当前位置: 求真潮首页 >> 求真论坛 >> 正文

推动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
发布时间:2024年02月06日 来源:山西日报 作者:张秀峰


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作出重要部署,要求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”。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振兴。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,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。可以说,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产业发展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,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、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措施。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,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、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做好各项工作。

凸显产业发展的整体性。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不能限于农产品供给,而是要体现人才储备、生态涵养、休闲体验、文化传承、党建引领、组织保障等多元价值的发挥。要运用系统观念,加强整体思维认知,不断将现代元素的“点”融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“面”。一要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。要厘清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等系统结构、内在逻辑与功能效应,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多重实践路径,整合和发挥多方力量参与的群集优势。二要强化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态资源融合发展的效益,提高驾驭各种生产要素的协同能力,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整体性发展。

强化产业发展的协同性。一要尊重市场运行规律。产业发展要始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,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提高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,破解产业科技支撑和产业链延长不足的难题。同时,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,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二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。特色产业发展要善于在“特”上下功夫,“质”中求生存,“形”上有突破,避免产品的同质化发展。三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。推进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,加快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。推动基于农业发展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、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必然要求。要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乡村文化、生态等多样化消费需求出发,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,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,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。

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性。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,也是一个文化生态问题,更是一个组织管理问题。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产业发展的任务。产业的发展应以农民的价值期待、价值认同为导向,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,凝聚更多的文化智慧,激发群众更为主动的力量。二要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。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,发展新型业态。三要健全产业发展的组织体系。妥善处理乡村资源保护与转化利用,打造富有乡村特质的生态文化产业,建设一支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干部队伍。

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性。乡村产业振兴要树立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、特色鲜明、多元迸发的产业发展理念。一要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。用大数据信息,注重统筹联动、协调赋能,实施生态治理、文化支撑等举措,获得产业发展的整体效应。二要探索产业发展的特色模式。比如,平原地带的科技化、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。山地丘陵区精品化、绿色化小型农业发展模式,形成绿色有机、功能特色等品牌影响力,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。大城市周边生态良好区域形成的“情怀体验型”农业发展模式,发展农旅体验、观光休闲、特色村落文化和优美环境,满足市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
扩大产业发展的开放性。在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、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区域开放性功能。一要激发产业的“内”向驱动活力。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,需有弘扬现代企业文化、统筹升级传统产业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、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的现代思维。同时善学、善思、善用产业发展政策,促进企业与国内外市场高度融合,推动产业链、供应链的深度耦合,强化产业体系的市场竞争力。二要扩大产业的“外”向交流合作。如何盘活乡村的各种闲置资源,拓展产业的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,发挥产业的特色优势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对外开放是有效“良药”。企业通过对外交流合作,学习借鉴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,吸引资金人才。同时,要不断拓展市场规模,转变发展方式和完善管理制度,构建产业创新体系。此外,在对外交流合作中,更要机动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挑战。

深化产业发展的动态性。脱贫地区乡村种养业总体增长迅速,但抗御自然风险、产业就业发展仍比较脆弱。一要加大产业支持保护力度。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,在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下功夫,以发展特色农业等为抓手,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,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。二要加快农业经营模式创新。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,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,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。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,带动上下游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发展,拓展农业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价值开发广度,将农业研发、生产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、品牌等各个环节、各个主体链接成紧密关联、有效衔接、耦合配套、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。(作者:山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秀峰。本文系2022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〈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〉规划课题“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”阶段性成果;项目编号:YWYB202249)


http://epaper.sxrb.com/shtml/sxrb/20240206/949294.shtml

最新内容